成都燃气子公司IPO终止,三年分红超净利润

时间:2023-05-09 20:51:20     来源:科创四川

连续4个季度出现下滑,增收不增利!近日,成都燃气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相继出炉,令两万多股东失落的是,公司增收不增利明显,尤其是扣非净利润,已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下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另外,成都燃气原控股子公司(现参股子公司)千嘉科技IPO被终止也引发了不少关注,虽未控股,但因关联交易频繁,成都燃气是否也有借助千嘉科技上市另谋突破的想法?

扣非净利润连续四季下滑、经营乏力

成都燃气是2019年12月17日上市的,发行价格10.45元,其股价一度上摸到了23.21元。但也是在开盘时段创造历史高点后,成都燃气股价一路走低,至2021年年初,成都燃气的股价更是跌破了发行价。这之后的两年半,成都燃气走势一直沿着发行价主轴横向震荡,在破发与不破发之间反复。

成都燃气2022年报显示,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8.35亿元,同比增长了10.36%,2022年的净利润为4.92亿元,同比增幅却仅有0.57%,2022年扣非净利润为4.4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了2.51%。

据公司2023年一季报,成都燃气在2023年第一季度里实现营业收入15.59亿元,同比增长了3.91%,但净利润只1.91亿元,同比下滑2.86%,扣非净利润1.85亿元,同比下滑幅度为1.46%。

扣非净利润出现下滑,还要追溯到2022年半年报,成都燃气2022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的扣非净利润为3亿元,同比下滑2.42%;2022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3.89亿元,同比下滑了8.81%。如此来看,截至2023年一季度,成都燃气已是连续四个季度,扣非净利润出现下滑。

此前,有人猜想成都燃气也在尝试其他方面的突破,比如助推千嘉科技上市。然而近日,成都千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千嘉科技”)却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终止了IPO。

经历三轮问询创新性和成长性被监管层关注

3月30日,成都千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终止审核。

千嘉科技成立于2001年,位于双流区,公司主要聚焦公用事业领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打造从前端输配计量到终端用户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业务涵盖智能表具、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及增值业务服务,与国内众多燃气及水务运营商建立了广泛合作。

招股书显示,千嘉科技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5.65亿元、5.88亿元、6.58亿元;净利分别为5714.76万元、6261万元、7871.6万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5402.9万元、5855.65万元、6320.22万元。

千嘉科技2022年前9个月营收4.98亿,较上年同期增18.9%;净利428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18.78%;扣非后净利3766.9万,较上年同期增23.31%。

据招股书预测,其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73%至3.18%,业绩增速明显下滑。另外,和同行业公司相比,千嘉科技研发费用率明显偏低。

据悉,公司创业板IPO申请于2022年6月30日获受理。在IPO过程中,深交所向千嘉科技共发布了三轮问询。首轮问询深交所关注了千嘉科技17大问题、第二轮问询关注了8大问题、第三轮问询关注了3大问题,问询角度更加聚焦。其中,深交所高度关注千嘉科技的创业板定位问题。在首轮问询中,深交所要求其结合市场竞争和产品细分情况,对比同行业公司或竞争对手主要产品和核心技术情况,说明公司技术先进性及竞争优势等。

而就在公司熬了两轮问询后,2023年3月30日,千嘉科技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最终其IPO终止,未知是否顶不住监管层的问询压力。

成都燃气为大股东但已无实控人

IPO前,成都燃气(CS)持股为41.59%,中国石油(SS)持股为20.01%,华油集团持股为20%,金地光电持股为9.6%,丹东东发持股为4.8%,四川制造业基金持股为4%。

千嘉科技招股书显示,千嘉科技在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千嘉科技系成都燃气的控股子公司,控股股东为成都燃气。2020年4月,千嘉科技新增了中国石油为股东,成都燃气的持股比例有所下降,自2020年5月起,成都燃气不再将千嘉科技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此后的2021年,千嘉科技又经历了增资和小股东股权转让,最终申请首发时,成都燃气持股41.59%。

即便千嘉科技不再受成都燃气控制,但成都燃气官网仍称千嘉科技为其下属企业。

2021年5月20日,成都燃气发布《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都燃气下属千嘉科技再获国家支持》。该内容指出,成都燃气下属千嘉科技作为首批国家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功入选。

那么,目前千嘉科技是否仍受成都燃气控制?千嘉科技的控制权认定是否存在缺失?

单从持股比例而言,第一大股东持有千嘉科技41.59%的股权,存在被认定为实际控制人和国有控制的条件,不过千嘉科技及其中介机构通过对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运作情况多方面分析论证了其无实际控制人的合理性。

但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可能会给公司的经营活动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如果公司治理制度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未能有效运行,可能存在因公司决策效率下降导致错失市场机遇的风险,或者出现因股东意见不一致而无法决策的风险,可能会导致公司正常经营活动受到影响。

三年两笔分红2.51亿元竟超净利润

虽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但千嘉科技关联交易还较为频繁,中国石油、华油集团、成都燃气等公司不但在股东列表中,还在其前五大客户名单中。

2019-2021年,千嘉科技关联销售金额分别为2.14亿元、2.74亿元和2.75亿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7.96%、46.76%和41.91%,占比较高。报告期内,关联销售主要来自与股东成都燃气及其控制企业、华油集团及其控制企业,以及董事、监事交叉任职的部分华润燃气成员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千嘉科技的下游客户主要为华油集团、成都燃气、华润燃气等国内燃气运营商,其还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0.75%、81.24%、76.17%和72.81%。

因此,深交所要求千嘉科技结合公司向关联方销售与向第三方销售同类产品的交易价格、关联方与其他交易方的同类交易价格等对比差异情况,说明公司报告期经常性关联交易价格的公允性,是否存在对发行人或关联方的利益输送情形。

此外,近几年千嘉科技的业绩呈现上升趋势,可是报告期内公司的两笔分红却直接将净利润分光。2019年、2021年,千嘉科技分别分红1.65亿元、8480.89万元,累计分红2.51亿元。而报告期内,千嘉科技的净利润总和也不过才2.16亿元。

这也意味着,报告期内,千嘉科技不仅将所有净利润全部分红,还倒贴了。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认为,合理的分红体现了公司良好的财务状况,可以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不过,一次性分红金额过高,容易使投资者对公司后续能不能持续分红产生疑虑。

本期CEO留言板推荐↓

年轻人先别急于躺平

来听听【万科集团CEO】王石的经历!

科创四川记者 游娜综合整理

部分来源:证券时报网

往期推荐

大决策投顾违规被责令整改,四川证监局今年已“问责”20余家企业……

‍ ‍

最高奖励5000万!四川一地支持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成都13家上市公司营收过百亿……

公司缺的不是人才,而是用人方法

END

科创四川的粉丝群已经正式开通了

添加下方小助手微信备注“进群”

即可加入粉丝群,与科创企业精英

投资人沟通交流,共话科创未来

群里还有福利不定时放送哦~

【更多精彩】

点击以下关键词

查看科创四川精选栏目!

科创资讯:|

|

科创服务:||

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一起读书》圈子,学习如何高效管理~

标签:

最新文章推荐

X 关闭

X 关闭

热点资讯